建筑風格古建瓦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 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仿古瓦,建筑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金屬瓦,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筑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huán)境。仿古瓦廠
首都博物館建筑本身是一座融金屬瓦廠古典美和現代美于一體的建筑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墻象征著中國古代城墻;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臺古建瓦建筑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建筑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墻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于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qū);方形展廳的外裝飾,采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采用青銅材料,并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墻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筑的國際流行趨勢。琉璃瓦
建筑設計理念
首都博物館新館的建筑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銅瓦)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首都博物館設計方案,經過兩輪國際招標,從16家中外知名建筑設計機構提交的22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博物館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一致稱贊。(鋁瓦)新館建筑用地2.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與現代美于一體的建筑藝術精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如:外觀外傾斜的青銅體破墻而出,懸挑的大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出檐,青灰色磚墻模糊了古城墻與現代幕墻的界線。寬闊的廣場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宮殿高臺建筑的手法。在博物館中軸線上,大廳外地面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中國傳統(tǒng)中心軸線特點。在建筑材質上,青銅、木質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現一種歷史的久遠;鋼結構棚頂、玻璃(琉璃瓦)幕墻又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的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順應了當代建筑的國際流行趨勢。
首都博物館新館充分吸納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溫濕度的空調系統(tǒng),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柜內保持利于文物保護的溫濕度;在文物庫房則是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庫區(qū)提供不同的溫濕度。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筑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huán)境。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qū)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瓦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