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瓦網(wǎng)為您推薦:2007年,我們有幸受邀,設計了廈門園博會設計師園中的竹園,后來竹園與其他7個設計師花園都產生了很大的爭議,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8個設計師園從醞釀到設計再到建造的過程的確有許多問題,但它們畢竟是在中國的園林博覽會上最先開始表現(xiàn)園林藝術和設計師思想的花園,它們?yōu)槲磥碇袊膱@林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鑒的經(jīng)驗,意義是深遠的。
受廈門園博會的影響,即將開幕的濟南園博會也設置了8個設計師展園,與廈門不同的是,設計師并非通過邀請,而是采取公開征集方案的方式來確定。我們的方案“快樂田園”有幸在競賽中勝出,獲得了優(yōu)勝獎,花園會被建造,設計方案也將在園博會展出。
我們的方案展示了設計者對花園本質的理解,同時也詮釋了將花園作為空間的花園、過程的花園和詩意的花園的思想。
一位園林史學家認為,agardenis,oroughttobecultivated。最早的花園其實都是實用性花園,無論是蔬菜園、果樹園還是藥草園,它們都與園藝活動有關,由園藝活動產生,后來逐步繁衍出各種類型和各種風格的花園,并產生了諸如花園的空間與藝術等領域的許多理論!翱鞓诽飯@”試圖回歸我們已經(jīng)忽視、遺忘或不太認可的花園的樸素的本質,用鄉(xiāng)村農事的樂趣帶給人們田園中快樂的感受。
在園藝的基礎上,花園也是空間的藝術,在“快樂田園”中,一條迂回曲折、高低起伏的木棧道,穿越于爬滿葫蘆的由竹子構筑的不規(guī)則的立體藤架之中,行進在這條流動的棧道上,游會的是內與外、高與低、明與暗、開與合之間的莫測的空間變化,這也是中國花園的空間特點。
花園還是過程的藝術,花園的建造,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枯死與再生都是花園生命周期的一個部分。園博會開幕于當年9月,跨越寒冷的冬季于次年5月閉幕,對于北方城市來說,展期并不理想!翱鞓诽飯@”將花園作為過程的藝術,展現(xiàn)出在每個生命階段花園所具有的不同的魅力?梢哉f,自建造的第一天,從每個構件的埋設和搭接開始,花園的展覽就開始了;開幕期的秋季,花園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冬季植株枯死,而葫蘆仍掛在枝頭;次年3、4月種子重播,新芽萌發(fā),舊的果實可以摘下送人;到展覽閉幕的5月,花園再次鮮花盛開。在這里,建造、梳理、采摘、播種都是花園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充滿活力的有生命的花園,是過程藝術的花園。
花園更要充滿詩意。竹子是最具中國鄉(xiāng)土氣息的廉價而結實的建筑材料,攀緣棚架是農家習以為常的庭院構筑,葫蘆是農家庭院中最最普通的作物,果實既可食可用,又代表了福祿、祥和、美滿,花園中遍地的向日葵或野菊是最樸實的鄉(xiāng)村景象,花園的養(yǎng)護就像鄉(xiāng)間的農作,透過葫蘆架,陽光將斑駁的光影散在地面之上,也將濃厚的田園詩意彌漫在花園之中。
專家認為我們的方案設計合理、定位準確、創(chuàng)意新穎,既能滿足展園在園博園中承擔的功能和景觀要求,又體現(xiàn)了設計師的個性化創(chuàng)意。
然而,留給建造的時間實在太短,期待的效果恐怕很難達到了。距展覽開幕還有4個多月,施工期恐怕只有3個月。我并不擔心花園中所有的構筑物,再短的時間,憑工人非常規(guī)的勞動,這些構筑都能完成,然而,植物會怎樣呢?錯過了生長期,植物很難再有補救的措施了。沒有葫蘆、沒有向日葵和野菊花,花園還能成立嗎?既然如此,就索性將花園作為一個過程的藝術吧。
1992年春天,當我剛到Kassel時,正值第9屆文獻展開幕前的布展期。在城市中心的廣場上,一位非洲藝術家正在用一些樹干搭建他的作品。到了初夏,他仍在這堆樹干中勞動,而作品似乎并沒有多少進展。開幕將至,我不禁懷疑他是否能按時完成大作。開幕當天,他還在一堆木頭間爬上爬下,作品是向上長高了一些,但遠遠沒有完成,只不過作品有了名字,叫“希望的信號塔”。往返于大學和宿舍之間,我每天都要路過廣場,每天都看見他將木頭抬上抬下,觀眾在一旁看熱鬧似地指手畫腳,欣賞著他的創(chuàng)作。他每天在現(xiàn)場勞動,從早到晚,作品每天都在變,但好像永遠無法完成。秋天,文獻展閉幕了,他的“信號塔”還在,但藝術家卻消失了,他已不用再來上班。我不知道他的作品最終是否完成,我突然感到,他的作品其實就是他在樹干中攀爬與搭建的過程,而結果并不重要。那是我第一次對藝術有了另一個角度的了解,從而也聯(lián)想到花園的藝術價值。其實藝術也是一個過程,花園更是一個過程。就讓我們把“快樂田園”作為一個過程吧,它充滿了許多我們無法預料的不定因素,將這些因素與作品本身融合在一起就是現(xiàn)代花園的魅力所在。本文來自銅亭網(wǎng)編輯小吳為您整理搜集,精彩資訊這里不容你錯過
|